預防食源性疾病
夏季高溫多雨,是細菌性、有毒動植物性、真菌性食源性疾病易發(fā)、高發(fā)季節(jié)。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(jù)我國食源性疾病歸因分析結果,針對夏季常見食源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作以下提示:
01
如何預防食源性疾病?
預防食源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“食品安全五要點”:
(1)保持清潔
這條要點看似容易,做起來卻很難,具體而言主要有兩個小點,一是大家從小就都知道“餐前便后要洗手”,手衛(wèi)生尤為重要;除此之外,做飯過程中也要注意洗手,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處理的過程。二是帶有食物殘渣的器皿、刀具、抹布、砧板都可能會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,需經常清潔消毒,保持干凈,不要讓它們成了污染源。另外,廚房和儲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蟲防鼠,寵物也不要讓它們到廚房。
(2)生熟分開
生熟不分是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發(fā)生的主要原因,做好生熟分開是預防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發(fā)生的關鍵。處理生的肉、魚、蔬菜的器具如果直接處理熟食,生食中的細菌就可能會污染熟食,最好使用兩套刀具、器皿、案板等分別處理生、熟食品,不能混用,如果實在做不到,也可以先用清潔的器具處理熟食后,再處理生食。
(3)燒熟煮透
燒熟煮透(食物中心溫度至少達到70℃,持續(xù)時間至少1分鐘)可殺死食品中可能污染的大部分致病微生物。特別需要提醒的是,制備大塊肉、整雞、整魚時一定要徹底加熱,才能將其內部的細菌殺死;冰箱里存放的剩菜剩飯不宜貯存太久,超過24小時就要徹底加熱后再食用。
(4)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
絕大多數(shù)致病微生物喜歡室溫環(huán)境,70℃以上和4℃以下可以抑制大部分致病微生物的生長。家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:熟食在室溫下存放最好不超過兩小時;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。冰箱并不是保險箱,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過久儲存食物;冷凍食物不要在室溫下長時間化凍。
(5)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
對于家庭來講,最重要的就是不吃超過保質期和變質的食物。還要記住一點,符合安全標準的自來水是最好的消洗劑,水果和蔬菜要用清潔的自來水沖洗,尤其是生食更要注意,先用水浸泡,再仔細清洗。生菜、白菜、韭菜等葉菜類是先將葉片分別剝開后,浸泡數(shù)分鐘,再以流水仔細沖洗。蘿卜、土豆等根莖類,是利用軟刷直接在水龍頭下刷洗。橙、柚、柑桔等須去皮的水果類,可用軟刷輕輕刷洗。葡萄、蕃茄等不須去皮的水果類,則先浸泡后,再水洗。
02
如何安全食用涼拌菜和鹵味熟食?
家庭自制涼拌菜、鹵味熟食時,要選用新鮮的水和原材料。能加熱的原材料應徹底加熱,冷卻過程注意防護;不能加熱的蔬菜、瓜果等要徹底洗凈。加工過程中刀具、砧板、餐具等做到生熟分開。注意少量多次制作,吃多少做多少,加工完后盡快食用。
03
如何安全食用海鮮類產品?
購買海鮮時,注意與其他食物分裝存放,購買后如果不能即時加工,應盡快放入冰箱,在冰箱中儲存海鮮時要注意生熟分開。處理海鮮時,刀砧容器要專用,避免加工過程的交叉污染。烹飪海鮮時,要燒熟煮透,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(tài)化情況下不建議生食海鮮。不要在污水和熱電廠冷凝水排放口及赤潮高發(fā)期“趕海”捕撈野生貝類。
04
如何預防由食用野菜引起的食源性疾病?
購買野菜應在正規(guī)市場、超市選購,盡量選擇本地種植、具有多年食用歷史的野菜。采摘野菜要注意避開環(huán)境污染的區(qū)域(如污水排放地、公路邊、垃圾填埋場等),不采、不吃不認識的品種。
05
食用菜豆類蔬菜需要注意什么?
夏季是四季豆、蕓豆、刀豆、豆角等各類菜豆大量上市的季節(jié),生的菜豆中含有皂甙和紅細胞凝集素,通常情況下,充分加熱后能夠破壞其毒素,一般不會引起中毒,但如果過于追求“脆”“綠”的口感和外觀,或者一次加工量過大翻炒不均勻,加熱不徹底,食用后就會引起中毒。在加工菜豆時,一定要燒熟煮透,防止中毒。
06
如何預防食源性橫紋肌溶解綜合征?
夏季是小龍蝦的消費旺季,消費者在享受美味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注意,減少發(fā)病的風險:一是選擇新鮮可靠的食材,通過具備合法經營資質的農貿市場、超市和電商等正規(guī)渠道購買新鮮小龍蝦,不食用、不購買、不捕撈來歷不明或野生小龍蝦。二是烹飪前清洗干凈,因為小龍蝦鰓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病原微生物,兩鰓里的臟東西要清除干凈,最好把鰓剪掉,蝦殼和蝦爪根部要用刷子刷洗干凈。三是一定要燒熟煮透,應避免一次過量食用,特別是具有過敏體質者或自感身體狀況不佳時(如過度勞累、服藥期間等)。
07
如何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?
目前還沒有簡單易行的毒蘑菇鑒別方法,在民間流傳的一些識別野生蘑菇的方法和經驗并不可靠,避免毒蘑菇中毒的最好方法是不采、不買、不吃來路不明和不認識的野生蘑菇。